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”的重要讲话精神,鼓励我院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深入思考新文科人才所肩负的历史使命,学院以“赓续中华文脉 践行文化‘两创’”为主题开展最中国·遇见家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,围绕语言文化、名人文化、家风文化、非遗文化深入挖掘家乡特色文化,用好家乡丰富资源,讲好家乡生动故事。
“非遗承光 薪火相传”实践团
以青春之名,续写非遗传承新篇
文脉悠远,与古为新。寒假期间,文学院“非遗承光 薪火相传”实践团成员返回家乡,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,开展了“非遗文化市集”“非遗文物调研”“非遗宣讲与推广”“非遗赋能乡村振兴”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。他们聚焦于非遗的传承与创新,结合现代科技与创意,通过录制宣传视频、采访非遗传承人、社交媒体直播等方式,有效提升了非遗文化的影响力,让更多人领略到非遗的独特魅力。实践团将以此次寒假实践活动为契机,持续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,推动传统文化与青春力量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“挖掘名人文化,传承伟大精神”实践团
探寻历史名人足迹,传承不朽精神丰碑
寒假期间,文学院“挖掘名人文化,传承伟大精神”实践团开展“探寻历史名人足迹,传承不朽精神丰碑”寒假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遍布江苏盐城、山东曲阜、云南昆明、贵州遵义、广东广州等省市,实践团成员走访历史遗迹、名人故居,查阅地方文献资料,深入挖掘李白、阿炳、项羽、徐霞客等名人生平事迹与当地文化底蕴,累计探访20余个地区。在完成详实调研后,实践团成员接力传承,走进民俗博物馆、社区活动广场,开展名人精神主题宣讲等活动;用心感悟,搭建起超5万字名人素材库,创写系列文学作品。
本次实践活动让民族记忆中的名人故事与伟大精神,在与大众的互动交流中代代相传,使其成为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坚实力量让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。
“家书传递 ‘青’力传递”实践团
寻红踏迹 家书寄情
寒假期间,文学院“家书传递 ‘青’力传递”实践团成员前往连云港市灌南县田楼镇、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、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等10余地开展实践调研活动。他们通过实地走访、现场宣讲、红色寻访、红志直播等方式收集家书一手资料,精心整理新四军家书20余篇并编纂盐城新四军家书集,组织同学们完成了超过10000字的调研感受和家书观后感,以新时代青年视角体悟那段永不褪色的峥嵘岁月。
“山海同语 籽心相连”实践团
推普越山海共圆团结梦
文学院“山海同语 籽心相连”实践团深入一线,弘扬语言文化,实地进行各项普通话推广调研;前往基层,促进民族团结,组织开展各类民族团结活动。在四川绵阳、甘肃兰州等地,进行语言微课堂进行普通话推广,让听众们学习了普通话发音以及朗诵的各种技巧。团队还参观走访了贵州兴义布依族苗族彝族文化馆,通过发放自编书籍《说好普通话一千句》、线下访谈等方式开展实地调查研究,详细了解普通话使用情况。
未来,文学院将继续鼓励同学们投身社会实践,在实践中锤炼本领,在服务中彰显价值,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青春智慧!
图文:文学院 校对:邱子豪 审核:王帅